文远知行获全国首个远程测试许可 广州开启全无人驾驶路测

7月10日,继在广州成功开展全对外开放Robotaxi运营后,文远知行WeRide获得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测试许可,在广州路测范围内,正式进行开放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路测,并采取基于5G网络的远程操控等多重冗余手段,保障路测全过程的安全可控,向实现中国全无人驾驶的目标再进一步。 文远知行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近日,文远知行获得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、工业和信息化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预计二季度出现亏损 戴姆勒集团将进一步削减成本

德国时间7月8日,戴姆勒集团召开股东大会,发布了上半年销量数据和二季度财务预报。戴姆勒集团CEO康林松(Ola Kä llenius)表示,预计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将下降,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为负,汽车业务的自由现金流为负,因此需要进一步削减成本,目前该公司已经和劳工代表就节省开支展开了谈判。 今年上半年戴姆勒集团旗下奔驰品牌在全球共售出新车93.5万辆,同比下滑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一汽红旗工厂新车间交付/红旗H9正式量产

7月9日,我们从一汽红旗官方获悉,一汽红旗工厂新车间交付,全新红旗H9也正式开始量产。新车将于7月15日正式开启预售,新车将推出搭载2.0T和3.0T两种动力,五种配置车型,其中2.0T车型将搭载48V轻混系统,全部匹配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。 吉林省委常委、长春市委书记王凯,长春市委常委、市委秘书长高玉龙,长春市副市长、汽开区党工委书记王海英;中国一汽董事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普及汽车前瞻科技 北京现代SUV家族领跑智慧出行

如今,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蓬勃发展,也无时不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,指纹识别、刷脸支付、滴滴出行,以至于今年疫情以来新诞生“上网课”,这些已经成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,无不都在说明,高新科技正在渗透至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。   经历了100多年发展的汽车工业,同样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开启了新一轮变革,“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,而将成为智能移动终端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道阻且长 我们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多远?

近日,北京2020年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公布:丰田汽车研发中心(中国)有限公司获得资格,并投入4辆车。在这份名单上,还有百度、小马智行、戴姆勒、奥迪,以及美团点评子公司三快在线,共有6家企业。 得益于5G网络的商用和推广,将无人驾驶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处。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几家企业之外,2020年本该是很多科技和汽车厂商推出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节点。但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自动驾驶时代,智能汽车座舱也足够智能化

当自动驾驶逐渐成为新车标配,当人们不再手握方向盘开车,又能在车里做些什么呢?如果说此前思考这个问题还太具有前瞻性,到了近年,不少车企纷纷计划推出L3级自动驾驶汽车,从辅助驾驶到自主驾驶的巨大跨越,让很多前沿车企不得不思考——自动驾驶时代,什么样的智能座舱能够脱颖而出? 汽车互联是基础 一个优秀的智能座舱,必然是能够与外界实现互联。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时代,汽车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森思泰克秦屹: 毫米波雷达是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

自动驾驶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,被认为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。而要实现自动驾驶,必然少不了诸多传感器作为“耳目”感知道路周边环境,毫米波雷达就是其中核心的传感器之一。而围绕自动驾驶和ADAS相关的新型产业链尚未成熟,正是抢占先机,实现弯道超车的时机。在新一波技术热潮的推动下,国内创业企业也迎来发展机会和空间。 森思泰克是国内一家专业从事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传感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“科技吉利4.0”首款CMA宽体轿车“英文名”定名“PREFACE”

继6月8日宣布进入“科技吉利4.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”之后,吉利汽车近日公布了“科技吉利4.0”首款CMA宽体中高级轿车“英文名”正式定为“PREFACE”,与2019年上海车展亮相的PREFACE概念车保持一致。作为吉利品牌CMA架构打造的首款轿车,PREFACE将成为CMA架构造车体系最好的“代言人”,进一步证明吉利进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,已具备了完善的未来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充电更便捷 支付宝已覆盖95%充电桩

充电何时能像加油一样方便,大概是很多电动车主最大的期待。阿里等巨头入局,让期待指日可待。7月8日,支付宝公布最新数据,已覆盖全国95%充电桩网络。通过芝麻信用分,用户不需要充值,就可以直接充电。 2019年,支付宝上线“蚂蚁充电”小程序,聚合多家充电桩平台。目前,特来电、星星充电、联行科技、快电等充电服务平台,均已接入支付宝。电动车主不需要再下一堆App,打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0个赞

布局加速,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新发展

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2020年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,约有20万吨电池面临退役,而到2025年,退役电池预计达到78万吨,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回收风潮。 一、梯级利用和拆解回收是重要途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,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紧迫性凸显,目前主要回收途径包括梯级利用和拆解回收。 梯次利用:电池一致性要求极高,实现退役动力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二次应用,下游应……继续阅读 »

0评论 1个赞